走出产业化发展“富民路”——安徽盛农农业集团参与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纪实

2024-07-30 16:22 信息来源:工商导报 发布人: 字号:
  盛夏时节,走进安徽盛农粮食科技产业园,7000余亩高标准农田碧浪翻滚,水稻拔节孕穗,鸭子耘田戏水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

  当涂县丹阳湖附属南北圩区域,素有“日出斗金”之誊,天鹅翱翔,白鹭成群,独享自然纯美之生态与人文,系长江中下游不可多得之绝佳水面良田。2009年,安徽盛农农业集团公司承租了这里的7000多亩土地。历经10余年,将农场建成以优质稻米生产为主体,蔬菜瓜果种植,畜禽、水产养殖以及加工经营综合发展的多功能大循环农场模式。通过产业化发展带动周边8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,年人均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%以上,走出了一条产业去空心、企业快发展、群众得实惠的“富民路”。

  提高生产率

  作为由能人大户组建的农业经营主体,如何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关系,是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。盛农集团从引导农民实施土地流转入手,对承租的7000余亩土地实施连片耕种,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全覆盖,有效克服农村土地细碎化、农业机械难推进所带来的掣肘,提高了劳动生产率。

  在承租南北圩7000余亩土地的同时,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标准化改造,实现路相连、渠相通、田成方、林成片、旱能灌、涝能排。建立6000亩稻米种植基地、100亩现代化育秧基地,实现日产大米80吨、菜籽油2000斤的能力。推行农业+种养、农业+加工、农业+旅游等“农业+”模式,促进三次产业融合,形成总面积1000余亩瓜果种植园、家禽养殖区和休闲观光带。

  同时,通过签订技术合同、产销订单,实现了田间与实验室、与市场的有效衔接,提高了规模经营的品质,带动了产品溢价销售。集团产出的2600吨优质大米高出市场价约30%,为集团多增收550万元,规模效应得以显现。

  结好利益链

  在发展过程中,盛农集团始终注重农户利益。牵头成立省级粮食产业化联合体,带动周边5个农业合作社、15个家庭农场和800余农户,联结土地5万余亩。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,实行保护价收购。推出优质优价措施,如:对绿色无公害大米按市场价上浮5%收购,形成激励机制。

  每年与100余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,开展技术培训10余期、近1000人次。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、稻鸭共生、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,每亩增收120元以上。

  优先聘用本地农民就业,公司70%以上的职工为当地农民。为所有职工购买“五险一金”,去年年人均工资达5万元,实现农民转型挣工资。

  下好创新棋

  科技与创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起跳器。盛农集团先后投入1200万元用于农业新技术研发、新品种培育。与中国农大等开展产学研合作,建立省级加工产业体系实验站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,聘请19位专家驻点指导。承担科技部星火计划、省科技攻关等项目,产出绿色高锌稻米生产、水稻工厂化育秧等20余项科技成果。推行良种良法配套生产,土地单位产出能力高出同类区域约40%。

  创新推出“稻-鸭-紫云英”绿色循环种养殖模式,实现稻鸭共生和水稻、紫云英轮作,推广面积7000余亩,有效提高亩均效益,入列“省畜禽业十大模式”予以推广。创新发酵床养猪技术,以稻壳为垫料,米糠、果蔬下脚料为饲料,猪粪便为回田肥料,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。

  此外,大力发展“鼠标农业”,投资100余万元建成物联网管理系统,在田间安装高清摄像头,与高校合作开展农业遥感技术、3S技术集成技术,实现智能农业、精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。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化、智慧化建设,有效改变了农业生产基础薄弱、现代装备应用不足、科技运用水平不高的传统局面。

  拓宽销售路

  盛农集团在马鞍山市区开办自产自销直营门店6家,上架瓜果蔬菜、家畜禽蛋、水产干货、食用油等5大类60余种产品,日均营业额3万余元。与合肥、南京、苏州等地超市建立代销关系,拓宽销售渠道。

  依托“当涂大市网”“淘马鞍山”等电商平台,推出生态粳米、精品草莓、精品蔬菜等20余种线上产品,行销全国各地。

  建成休闲体验基地和水上乐园,供游客种植、采摘、游乐。重点发展研学游,推出农耕体验、自然认知、科学实验等亲子课程,入列全国科普惠民示范基地、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,年接待游客30000多人次。

  (本报记者张茜)